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栏目:教育教学 发布时间:2021-09-06
分享到:
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

    【专业名称】舞蹈表演

    【专业代码】750202

    二、招生对象级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    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舞蹈表演艺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艺术系科后备生

    (二)培养规格

    1. 热爱舞蹈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艺术品格;

    2.了解我国有关文艺的法律法规,熟悉文艺演出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3. 熟练掌握舞蹈表演的风格、技术、技巧,能按照舞蹈编导的设计,正确参与二度创作,塑造舞台形象;

    4.能理解舞蹈音乐、舞美的特定意境和典型环境,能在音乐、舞美的配合下完成舞台表演;

    5.具备在演艺团体、文化艺术部门从事演艺、舞蹈创作和市场开拓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7.能运用舞蹈知识和技能,进行舞蹈普及辅导;

    8. 考取舞蹈相关的证书。

    四、教师队伍建设

    1、打造“双师”

    根据《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指出: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校企构建培养体系,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基地。到2023年,在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超过50%,为遴选出一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做准备。

    目前,中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依据主要是“双证”,一个是教师资格证书,一个是行业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想真正提高“双师”能力,这就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既要掌握理论知识、了解专业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又要具备专业教学能力和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担任访问学者,将幼儿园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前沿的技术传递给学生。只有深入校-园合作,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新领域、新动态,坚持培训,才能达到标准。

    2、职业大赛提升教师能力

技能大赛对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的高低。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就必须要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从原有的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带学生实践操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开拓了视野。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原则。

    五、课程结构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历史:是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规范性课程。其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初学者掌握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及现状,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2、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4、经济政治与社会 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其所讲授的内容对于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规律,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于正确地认识和解释我们周围的经济社会中所呈现出来的经济现象,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课程中,我们力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常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体验和思辨人生。

    5、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语文:本课程为幼教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7、数学:本课程为幼教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8、英语:本课程为幼教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信息技术:本课程为幼教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0、体育与健康: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主要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1、公共艺术: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音乐表演、美术方面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12、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德育课程综合化和评价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注重活动体验与调适;强调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的统一,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心理素质提高和行为养成的统一;突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二)专业基础课程

    1、舞蹈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舞蹈方面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2、艺术概论: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发生、发展、构成和功能作用的基本知识、了解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现象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三)专业技术课

    1、中国芭蕾舞基训:通过学习古典芭蕾的基本功训练是古典芭蕾舞蹈技术的基础,目的在于解决位置概念、身体的协调性、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顺利通过难关,得到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进步,使学生以后能够适应舞蹈演员或舞蹈教育工作的职业。

    2、中国古典舞基训本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解决身体的柔韧度与协调性,初步掌握古典舞基训开、绷、直立的训练方法及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运用,为今后的剧目学习打下基础。

    3、中国民族民间舞:通过民间舞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汉族(云南花灯、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山东鼓子、胶州秧歌)、少数民族(藏族、蒙古族、新疆维吾尔族、朝鲜族)的基本动律和民俗特点。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4、中国古典舞身韵:身韵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造、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体系。

    5、毯技课:通过毯子功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提高学生腿、腰等部位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能力,掌握腿功、腰功的基本技巧动作。并使学生了解“跟斗”的基本要领,掌握一定的“跟斗”技巧。

通过技巧课教学,使学生把握住舞蹈技巧“高、飘、稳、准”的技术。为舞蹈表演中的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

    6、剧目赏析与编排: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的、全面发展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学习剧目学会刻画角色,塑造人物形象,掌握舞蹈表演能力,使学生以自身创造性的舞台行动对作品进行直接地体现,是教学训练的综合体现,也是其训练的结果与目的。

    7、现代舞:通过现代舞课程的学习,主让学生能够严格按照科学的运动规律,以作品中的主题要求和人物需要来组织动作,在舞蹈时如何反地心引力,强调地面动作,强调呼吸,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想法。

    (四)公共选修课

    1、舞台化妆技法:舞台化妆是一门舞台美术的一部分,属于造型艺术。随着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的不断发展,舞台化妆成为展现舞台角色特征的手段,成为对表演起着重要作用的造型艺术,为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增光添彩,并以真实可信的形象征服观众。

    2、话剧表演: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话剧艺术的了解,增强对话剧的欣赏能力,培养对话剧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表达演绎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话剧的含义,发展趋势,以及排演过程。

    3、民族民间音乐赏析:通过学习中国民歌、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等,初步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丰富的语言、基本形态和不同特征,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承发扬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

    4、声乐:了解某一种演唱方法(民族、美声、通俗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正确运用呼吸、共鸣、位置和吐字四要素,演唱一定数量的中、外声乐独唱作品,具备简单的演唱水平与音乐表现力。

    (五)实习实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培养敬业精神与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

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两大类。课程实习是指导需要单独开设与课程相配套的包含在课程教学中的技能课程。综合实习是在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安排在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学技能训练。

    1、教学实践:专业教师可根据本专业实际,在课堂内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适当时间进行实践训练,如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组织能力的训练,保教工作能力的训练等。

    2、教学实训: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各文化馆、少年宫、早教中心及各类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训活动,巩固学校课程内容,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和幼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达到强化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就业创造条件。

    3、顶岗实习:各文化馆、少年宫、早教中心及各类幼儿园顶岗实习,通过承担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实际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形成从事拟定岗位要求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七、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为28。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

    表一: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表二:舞蹈表演专业职业能力考核及1+X证书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表三: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九、毕业标准及升学就业

    一、毕业标准:

    1、成绩

    凡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理论与技能考试(考查)合格,政治思想品德鉴定符合要求,方可毕业。

    2、职业资格   

    获得由吉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师资格证书或中国舞华彩教师资格证书

    3、职业能力

   1)一般通用能力

    ①具备基本的汉语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及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②掌握初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③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具有初步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

    (2)行业通用能力

    ①具有一定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初步的舞蹈创作能力。

    ②具备初步的形体表演和舞台综合表现能力。

    ③具有正确的艺术审美和舞蹈鉴赏能力。

    ④掌握基本的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3)职业特定能力

    ①熟练掌握各种舞蹈的身韵动律特点和表演技能,具备舞蹈表演能力。

    ②掌握教学和培训对象年龄和自身素质特点,能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备舞蹈培训和教学能力。

    ③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法规,具备运用舞蹈基本理论知误独立分析、创编符合时代特色的舞蹈作品的能力。

    二、证书要求:考取由吉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由长春市教育局颁发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

    三、升学标准: 通过学习,参加省专业联考、专业校考、普通高考,可选舞蹈学、舞蹈编导和舞蹈表演专业。

    三、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可到各级文化馆、少年宫、幼儿园担任幼儿舞蹈教师;可考国家、升级和市级艺术团、歌舞团成为舞蹈演员;可成为电影电视演员或戏剧演员等。

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长春国际经济贸易职业学校为您提供,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cgmzz.com